第122章 疯子练兵(1/2)
新年还没有过完,今天才是正月十五,无论是士兵还是民众都沉浸在元宵节欢乐的气氛中,就连春风也散发着慵懒的味道。
吴堡城的校场上却是杀气腾腾,士兵们在几名教头的带领下,正在认真的进行例行操练。
洪承畴很早就来到校场,坐在台上仔细的观察着这些士兵,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,立在他周围的众多将校也不敢随意开口。
校场上有五营之兵,一营为五百人,这些兵并不是朝廷正规编制,而是洪大人另起炉灶,按照自己的设想成立的家丁部队。
很多人不明白洪大人为何不向杜镇借兵,而是选择训练新军,并且从选将到招兵全是自己一手操办。
除了几名将校是向杜镇暂借,校场上的家丁们几乎都没有从军的经验。
这样的家丁,能顶什么事呢?
洪大人到底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读书人,肚里有着锦绣文章,要说到兵事,的确很外行。
杜文焕离开吴堡之后,城中仅留下一位守备李卑,兵马不过一千,看上去十分空虚。
不少官员认为洪承畴后悔立下了军令状,所以才招收了五营的家丁,有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味道。
得到圣上任命杨鹤总督三边的消息,洪承畴轻叹一口气,什么话也没说,只是让家丁操练的更加勤奋。
他重点参照了戚少保的练兵经验,虽然浑河血战之后,以戚金为首的浙军名将尽皆战死,世间再无戚家军,但戚金的三子元弼却被他引为副手,助他练兵。
戚元弼对家传鸳鸯阵和车营的用法很是精通,这批家丁不过数月,已经有了精兵的影子。
看着校场上的家丁将竖阵、直阵都已经练得炉火纯青,身为总教习的戚元弼还是很不满意,走到洪承畴身边说道。
“大人,咱们火器太少了,遇上骑兵,恐怕……”
浑河一战,戚家军以三千对数万东虏铁骑,用火器给八旗以重大杀伤,努尔哈赤将自己的正黄旗都给打残了,也只是惨胜收场。
要不是总兵陈策指挥失误,让戚家军和白杆兵各自为战,胜负犹未可知。
如果戚家军的人马再多一些,火器再多一些,也许努尔哈赤就真的顶不住了。
浑河血战是每一个活着的戚家人心中永远的痛!
火器就是戚家军致胜的法宝!
“文善,咱们在这里并不是和东虏作战,对付流贼,这样的装备已经很不错了。”
洪承畴也有自己的无奈,练兵需要大量的银两,自己动用了所有的关系,绞尽了脑汁,才勉强能维持这五营士兵的开支,再多的就没有了。
“希望仲鳞到了,会有办法吧。”
他相信只要张梦鲸和自己在这里,陕地的流贼们就翻不了天。”
戚元弼将自己腰间的剑柄狠狠捏住,痛声说道:“大人,区区流贼值什么,唯愿与大人再战东虏,报我戚家血仇!”
“文善,会有那么一天,咱们作好准备,先剿了流贼,安定了内部,提大军兵出山海关,和东虏再决胜负。”
两人正聊着,就见亲兵头目吴义快步走了过来,脸色有些紧张。
“大人,紧急军情!”
洪承畴眼皮一阵跳动,他熟悉吴义的作风,见他这副神情便知道形势严峻,挥手止住他继续往下说,对戚元弼说道。
“咱们回府再议。”
……
吴堡城沉溺在元宵节的狂欢中,从正月初一日起,全城火树银花,着实热闹了一番。
督粮道衙门后花园中扎有鳌山一座,高结彩棚,遍张奇巧花灯,约有万盏,与天上星月争辉,如同白昼,使人们看起来眼花缭乱。
在鳌山下边,利用原有的苍松翠柏,又栽了许多竹竿,扎成九曲黄河,河两岸尽是柏枝、花灯,曲折回环。
很多官绅在后花园中赏灯,各色沉香细烟氤氲,丽人、才子们的衣香、脂粉香相混,香风远飘数十丈远。
细乐声与环佩丁冬声交织,时时点缀着细语轻笑,少女们头戴珠翠,三五成群的赏灯喝彩,轻轻的笑声如珍珠落盘一般,溅得人心中很是清鸣。
再有才子摇着折扇,谈论着明年的乡试,憧憬着未来。
更有些壮怀激烈的后生,指点江山,意兴遄飞,将大明朝的辉煌一一道来,惹来山呼般的喝彩声。
洪承畴却无心欣赏如此美景,将几位心腹将领召进书房,拈着胡须久久不发一语。
高、王二人在安塞起义之后,挥兵南下,强攻汉中府,求援的信件如雪花般向着陕西、四川飞去。
南下的官兵已经到了汉中府一带,就在官兵准备合围之际,高迎祥和王大梁在汉中的洋阳县兵分两路,王大梁继续向南猛攻南郑、沔县,高迎祥却率领八千人马,不声不响的调头北上,出其不意的直取延安府。
官兵没有人料到这些流贼竟然敢打延安府的主意,延安府治所肤施防守空虚,县令弃城而逃,义军兵不血刃便占据了肤施县。
此举不但打通了北上与二王汇合的通道,还像一把铡刀,将摆开一字长蛇的官兵截为两断。
高迎祥在肤施开仓放粮,一时间投军者无数,士气大振,部队急速增加,很快壮大到三万多人。
利用分兵之计由王大梁将官兵主力吸引到汉中,高迎祥攻下延安府后名声大噪,陕地不少杆子和流民纷纷向延安府靠拢过去。
有了领袖的牛群,就不再是被狮子任意猎杀的温顺动物,它们带上了一份狂暴
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